News
这里有您关心的企业动态与行业资讯人工智能浪潮下,杭州不断加快脚步。
6月4日,全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动员会召开,进一步明确了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目标与路径,为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会上,相关负责人对《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(2025年版)》进行了解读,政府部门、高校院所、领军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,从前瞻技术攻关到产业生态构建,从数实融合实践到具身智能新赛道,共同助力杭州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最新任务书和“施工图”即将出台
今年4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,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坚持自立自强,突出应用导向,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、安全、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。
立足数字经济先发优势,近年来,杭州持之以恒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实践,积极开拓产业应用场景、强化数据和算力等基础要素支撑、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体系,为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作出有益探索。
根据此次即将出台的《实施方案》,到2025年,全市投入市场的智算规模要超过50EFLOPS(“EFLOPS”即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,是衡量计算机或计算系统浮点运算能力的单位);培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大模型2个,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垂直应用大模型25个以上;力争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3900亿元,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超700家;全市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组建规模突破1000亿元。构筑形成人工智能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。
聚焦五大工程部署重点任务
模型、算力、数据等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。在部署主要任务时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实施模型突破、算力筑基、数据融通、应用赋能、产业聚链五大工程,加速前沿技术的原创性策源、城市算力的基础性建设、数据要素的创造性配置、场景牵引的系统性实践、智能经济的集群式发展。
如支持企业多路线攻关大模型前沿技术。重点支持模型研发企业开展模型前沿技术的基础性、试错性、颠覆性研究,建立面向前沿探索的关键要素供给机制和试错成本分担机制。
面向大模型研发训练需求,布局一批高性能智算集群,形成支撑大模型研发训练的服务能力。面向智能算力市政化趋势,加快推动一批本地智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,高质量实施智算云服务试点任务,启动建设支持算力统筹调度、交易在线结算、算力券快捷兑付的“算力超市”。
数据融通方面,杭州将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城市范例,构建可信可控可证可溯的数据供给体系。
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,《实施方案》提出全面推进“杭州AI+”场景开放示范工程,面向城市治理、市政建设、智能制造、商贸旅游、文化创意、健康医疗、教育教学、金融投资、低空经济、科学研究等领域,开展面向人工智能场景的策划、开放、路演、对接、落地、推广全流程工作,发布场景“机会清单”和企业“能力清单”。加快推进具身智能应用中试,创建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,打造多元优势主体共创发展的创新联合体,强化大脑、小脑、本体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、测试、验证及标准建设。
此外,通过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、创建生态创新空间和标杆产业园、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制造业集群、探索培育“人工智能+”产业新赛道等举措,杭州将加速智能经济的集群式发展,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高端化、集群化、融合化方向跃升。
四大政策维度构筑支持体系
为保障任务的有效实施,《实施方案》围绕分担创新成本、培育应用生态、支持企业成长、激活创新要素等关键领域,部署了20条政策措施。
如设立年度2.5亿元杭州算力券,对采购智能算力服务和模型服务的用户企业,一般按不超过合同实际发生金额的30%给予补贴。试行智能券政策,对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采购智能算力服务给予30%或10%分档补贴。对企业承担国家、省重点科研任务,按国家、省实际到账补助资金的25%,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。
支持“人工智能+”场景示范。每年择优评选最多5个联合创新项目,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30%的标准给予联合创新项目牵头单位补助,最高不超过500万元。支持消费级智能终端和工业级智能装备的研发、应用、推广,推动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。对“初创、成长、领军”企业给予梯次支持政策。
同时,加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。鼓励企业与在杭高校院所共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院、产教融合平台、人才实训基地。将人工智能企业的各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纳入产业导师库。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、细分赛道和关键环节,开展人工智能成长型企业专项人才授权。对人工智能重点企业,加大人才授权认定力度。
上一条:
AI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先锋,机遇与挑战并存
下一条:港股AI医疗赛道走强 基金经理看好三大方向 |
返回列表 |